北航新闻网3月2日电(通讯员 孙宇航)1月5日至1月17日,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、人才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,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、求知欲、探索欲,由北航宇航学院分团委指导的川航e家实践队怀揣“用热情点燃梦想、用教育播撒希望”的理想信念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线下5天前往彭州基层社区,线上7天联合河南省汝阳县直属初级中学、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中心小学,开展了支教调研相结合的科创冬令营活动。
十五年传承,续写“川航”情谊
实践队源自2008年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而成立的彩虹明天志愿服务队,在之后的三年内五次前往四川,为帮扶学校北川民族中学的孩子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课程,“心怀明天、爱成彩虹”是实践队不变的追求。2018年,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,心系北川实践队成立,重回四川探访故地,针对贫困地区教育问题开展支教调研。
图为2008年彩虹明天服务队前往北川进行支教调研。通讯员 孙宇航供图
2021年,心系北川实践队响应国家科技扶贫的号召,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,同时,将队名正式更改为川航e家实践队,服务范围也进一步拓展。2022年,实践队响应“喜迎二十大,永远跟党走,奋进新时代”号召,打造“科创强基,美育添翼”支教特色品牌,覆盖三校一社区,助力青少年多维发展。
2023年冬天,川航e家实践队来自21个学院的63名队员以“学习二十大,奋进新征程”为主线,再次启航,助力探索社区建设新引擎,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,用爱心播撒未来希望。
聚焦空天特色,开拓综合素养
在本次支教中,实践队积极巩固信息化平台与实地支教相协同的公益教育模式,充分发挥实践队的航空航天特色,在中国科协“翱翔之翼”计划支持下,采购航空航天特色宣传包200余套对三省两校两社区进行定点邮寄,开设《无人机入门及实物组装》《水火箭的奥秘》等具有空天特色的动手实践课共计38学时,并实现线下“面对面”教学、线上“资源包邮寄-云端授课-云端实践”的成熟机制,获得百余份学生成果反馈,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培养创新思维;同时实践队邀请到北航第二十五届研支团成员为孩子们带来《传承红色基因,赓续红色血脉》和《感悟航天精神,逐梦星辰大海》两节主题讲座,坚持红色教育树人铸魂,引领孩子们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除此之外,实践队打造丰富云端课程超市资源库,设置《星空天文》《探秘基础数学》《趣味地理》《做情绪的主人》等系列素拓必修和选修课近40门共计180余学时,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孩子们,满足200余名学生个性化课程选择权,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索未知的世界;借助线上优势,形成“老师授课-学生反馈-优化课程”的课程评价闭环,在实践期间累计收到200余条学生反馈;实践队考虑到学生作业、课内需求补充,开设晚自习答疑环节安排一对一答疑,并设置一起云阅读活动,队员和学生每日交流最终形成8000余字阅读总结与感想。
图为队员在教授趣味英语课程。通讯员 孙宇航供图
探寻社区建设,感触神经末梢
实践队经过前期梳理学习历次党代会报告和相关政策研读,针对成都市彭州桂花镇基层三个社区建设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,采访基层典型负责人和社区居民十余人,形成采访实录2000余字。三个社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作用,以建设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为主要目标,队员们切实体会到了基层社区干部在基层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。磁峰社区在2008年党中央“特殊党费”项目下,重建灾后家园,如今继续落实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,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,为问题家庭、困难家庭提供援助,定期走访慰问,帮助申请补助;丰乐社区突出党建带群建作用,建立“1+X”联络机制,班子成员定期走访少数民族群众,组织普法志愿者进村入户,发放汉藏双语宣传材料,确保法律体系全覆盖、服务精细化;蟠龙社区实现“党建引领,多元参与”的路径,有效探索出“五户联助、三级联动”的“蟠龙模式”,邻里结对解决日常问题,推选代表与党支部共同商议村内事务,基层自治工作效果显著。调研后期实践队形成了一篇20000余字的调研报告,队员们也对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。
实践队努力构筑成果建设和发展平台,在微信公众平台累计发表原创文章137篇,共计阅读量超25000人次,中期宣传视频在实践队各平台累计播放量超5000人次,实践活动风采获得新京报、成都商报、北航校团委等平台报道。在几天的支教与调研过程中,队员们不仅收获了和孩子们之间深厚的友谊,搭建起爱与陪伴的桥梁,助力学生多维发展,也在实地调研中客观地了解了基层社区建设情况,与当地取得长期联系。北航宇航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政策和北航特色融合体系,强调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相统一,引导学院学生在川航e家实践队的平台上进入真情境、解决真问题、创造真成果,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